杨友涛,男,1921年出生,河南省偃师县顾县镇人。1938年6月入伍,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4分部卫生处副处长。1952年4月19日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病不幸牺牲。
杨友涛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,10岁入学,16岁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。1938年6月参加新四军,在8团留守处卫生队看护班当战士,不久提升为副班长、班长。1940年1月,杨友涛任新四军第4师11旅看护长,因工作成绩突出,被评为工作模范。1943年5月,他任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卫生所所长。1944年1月,杨友涛被派到新四军第4师卫生学校学习,因学习刻苦、成绩优秀,被评为学习模范,毕业后任新四军第4师31团卫生队长、第5师卫生处手术队队长。在随部队对日伪军作战中,杨友涛克服困难、不畏艰险,带领医护人员活跃在阵地前沿,开设战地救护所,抢救转运伤员,有效降低了因伤牺牲的比例。
1948年3月,杨友涛调任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第3分院医务主任,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9兵团卫生部19医院副院长。期间,他无论是从事业务工作还是担任领导职务,都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,战斗在救治伤病员的第一线。同时,他还注重传帮带,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大家,深受医护人员的敬重。
1950年11月,时任第四分部卫生处副处长的杨友涛,随部队奉命入朝参战,在第二至第五次战役及以后的阵地防御作战中,部队伤亡很大,医院伤员收容量急剧增加。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,杨友涛带领医护人员通宵达旦的进行抢救,有时连续几十个小时不休息,医治了大批伤员,为部队作战胜利作出了贡献。
1952年4月19日,杨友涛在抗美援朝前线球场龙登里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,年仅31岁。